内镜下切除的过程是怎样的?

最常用的两种内镜下切除手术,是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

内镜切除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两种内镜切除术的过程,就好比切西瓜皮:先往黏膜层下面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黏膜下水垫,将黏膜层抬举起来;再通过内镜下的电刀,沿着黏膜层下面的水垫,将病变所在的全部黏膜层和大部分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剥离下来(手术过程见下图)。内镜切除之后的创面,在 1~2 个月左右会完全愈合。

内镜切除后,如何判断疗效?

切下来的标本会被送往病理科。病理医师会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并给出最终的诊断。

  1. 如果最终的病理诊断证实,癌位于黏膜层以内,病变也切干净了,那么就认为您得到了完全切除。如果又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脉管癌栓、分化程度差等,那您就不需要再接受其他治疗了。
  2. 如果病理诊断为黏膜下层浸润癌,也就是说癌超过了黏膜下层,根据浸润深度不同,后续治疗方案也不一样。癌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医学上,又将黏膜下层细分为上、中、下 3 层。
  • 癌位于黏膜下层的上 1/3 层,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很低(小于 10%)。如果切缘证实是阴性的,没有淋巴结转移的其他危险因素,那么也可以不再接受其他治疗。
  • 癌超过了黏膜下层的上 1/3 层,无论病变是否切干净了,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都相对很高。也就是说,此次内镜手术对您的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补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或放疗。补充手术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 明确淋巴结到底有没有转移,也就是明确肿瘤最终的分期;
    • 即使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还可以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也能得到根治性切除。

如果病变位置靠近咽喉,或是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很高,可以接受放射治疗。

共同撰写: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内镜中心 王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