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易感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由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系的Claus博士领衔指导的一项研究证实,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将升高7倍。这就揭示了遗传因素对于乳腺癌的意义。进一步研究证实,家族女性有一级直系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当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时,一定要注重定期体检和自我检查。

  2、环境因素

  美国冷泉港研究所的一项回顾性分析表明,女性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里,有216种化合物与乳腺癌相关,其中有29种潜在致癌物质在美国每年被大量生产,产量超过50万公斤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广泛分布在杀虫剂、化妆品、汽油、药品、日用品等生活用品之中,包括汽车污染物中的苯、淀粉食品经高温处理(例如炸薯条)时形成的丙烯酰胺、用于家具或厨具的全氟辛酸和用于制造人造革的聚氟乙烯等。

  正因为如此,研究者认为,发达国家女性与发展中国家女性相比,其乳腺癌的危险高出5倍以上,环境因素不容忽略。而且,对双生儿的基因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与大部分乳腺癌发病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乳腺癌的发病时间。

  回顾关于陈晓旭的报道:“由于大理石具有放射性物质,陈晓旭经年累月住其间,身体长期受到辐射,最终激发了抑制性细胞的缺失,直接导致异性生长细胞过度生长,形成了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乳腺癌。”不能说陈晓旭的乳腺癌一定是大理石内放射性物质长期辐射的结果,但是长期辐射一定会促进乳腺癌的形成。

  3、个人生活经历、习惯

  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女性为了“延长青春”,不惜使用雌激素来延迟闭经期;再如,有些女性为了达到美容目的而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还有,更年期综合症治疗中,雌激素被广泛用来进行替代性治疗……这些举措都有可能打乱人体正常的激素水平,继而成为乳腺癌的重要因素。可见,女性体内激素失衡是乳腺癌的一个高危因素,这已经得到了很多临床资料的证实。

  4、年龄

  医学专家早就发现,在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绝经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年龄增长特别是绝经带来的体内激素失衡。而且统计表明,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高于出产年龄在35岁前的女性;口服避孕药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这些都与体内激素失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仅如此,其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5、酗酒女性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美国流行病协会的研究人员通过对6.2万名更年期女性的调查宣称,过度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密切联系。研究显示,18岁后体重增加10~15公斤且未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的妇女比体重只增加2公斤的妇女的乳腺癌患病率高40%,体重增加30公斤者,发病几率则将增加一倍。

  该研究报告指出,肥胖增加乳腺癌患病几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雌性激素不断增加,多余的雌激素被脂化后贮存于脂肪组织内,并不断被释放进入血液,对乳腺组织产生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乳腺癌。

  专家建议,注意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更年期女性而言,这是降低乳腺癌发病几率的好方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2017名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抑郁症和癌症是否相关,试验历时13年。研究结果发现,同其他女性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患乳腺癌。另一项研究显示,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较大,很多女性因此常常陷入抑郁、沮丧等不好的精神状态中,这成为乳腺癌的一大重要诱因――临床资料显示,在女性抑郁症患者中,8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而且,抑郁人群乳腺癌变的可能性是常人的5倍。

  目前中国女性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本人推测与生活压力大、生活水平提高、生育少及早期诊断水平提高等不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