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可能有哪些风险?

肺癌治疗中,手术能精确地将肿瘤从人体内清除,为癌症治愈提供了最佳的机会。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在让肺癌患者获得卓越疗效的同时,也常常伴随一些无法预料的风险。

手术相关风险

肺癌手术涉及很多重要器官,对手术团队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及手术技巧要求很高。有少数患者,会因手术操作不当而出现相应并发症,常见的包括持续性肺漏气、术后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

术后持续性肺漏气

术后短期少量漏气在肺癌手术后较为常见,但漏气时间超过5日则称为持续性漏气,其发生与肺组织质量及手术创面大小有关。轻度的术后肺漏气,可通过加强营养促进创面愈合;而严重的漏气,则可能需要手术修补。

术后出血

术后少量出血是常见现象,当出血量大于100ml/h时,称为术后出血。大多是由于小血管断端的血痂脱落,或肋间动脉、支气管动脉受损所致,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以止血。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肺部大血管出血,出血凶猛,死亡率高,需紧急抢救。

支气管胸膜瘘

肺部手术后,离断的支气管残端需要进行专门闭合,少数患者因愈合不良,支气管残端裂开,形成支气管胸膜瘘。这时,会引发严重的胸腔感染和呼吸衰竭,属于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一般在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后,通过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控制。

麻醉相关风险

麻醉能减轻疼痛,更好地维护患者身体内环境稳定,保证肺癌手术顺利进行。但是,麻醉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风险,如呼吸道梗阻、胃肠道反应、苏醒延迟等。

呼吸道梗阻

这是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有舌后坠、喉痉挛、喉头水肿等,需尽早发现并及时去除病因。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

胃肠道反应

是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常因麻醉药物或手术用药引起。患者应及时变换为侧卧位,避免误吸引起的窒息。严重时可服用止吐药物缓解症状。

苏醒延迟

常因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引起,可使用相应麻醉药的拮抗剂对症处理;适当通气和高流量吸氧,也可将吸入的麻醉药迅速排出。

重要系统功能障碍

肺癌手术涉及诸多重要脏器,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手术方式、医生的技术能力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影响着患者的术后恢复与预后。

呼吸系统损伤

是胸部手术最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栓塞、呼吸衰竭等。

  • 肺部感染:患者术后呼吸肌张力降低、咳嗽反射迟钝、气管插管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应及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 术后肺不张:常在手术后24~48小时开始出现,多因支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阻塞引起。轻度肺不张可通过促进排痰对症治疗,少数严重肺不张患者,呼吸功能受影响,需要做气管切开帮助排痰。
  • 肺栓塞: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肺栓塞死亡率高,一旦发生需急诊抢救。
  •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终末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是肺癌术后呼吸衰竭常见的两大诱因。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术后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

循环系统

常见心律失常、低血容量循环障碍、心力衰竭等。

  •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循环系统并发症,主要由于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所致。高龄患者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50%~70%,房颤较为多见;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接近14%,主要发生于术后第2~4天。
  • 低血容量循环障碍:多发生于术后2天内,主要由于手术创伤大,胸腔内渗出量多、速度快,或胸腔内出血所致,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治疗。
  • 心力衰竭:是循环系统并发症的终末期。主要由于肺切除术后,肺循环的压力、阻力增加,右心负荷逐渐加重所致。在疾病早期,心率和心排出量可代偿性增加,但随着肺循环阻力增大,进一步加重右心负荷,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癌症复发或转移

肺癌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完全清除肿瘤,力争达到治愈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复发或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复发,即残存的癌细胞继续生长,并形成新的病灶;转移,即癌细胞经血管、淋巴管,扩散到远隔部位形成新肿瘤。减少肺癌复发、转移的关键,在于早期手术治疗。分期越早,越容易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对于分期较晚的患者,需要通过术前或术后联合全身治疗(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来提高根治性切除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