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芬兰lauren分型

  lauren在1965年将胃癌按病理类型主要分为肠型弥漫型两类。munoz与其同事在哥伦比亚、黑西哥、以色列、波兰、匈牙利及美国等地对两型胃癌的分布进行了大量观察,发现肠型胃癌在胃癌高发区占优势,多见于男性及高年龄组。相反,低发区以弥漫型为主,此型在低年龄组常见。

  随后,correa等将此病理分型与移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日本miyagi居民与夏威夷的日本移民,发现两地日本人的弥漫型胃癌发病率相似,而肠型胃癌发病率不同,后者显著低于前者。提示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主要是肠型胃癌发病率降低。munoz和aswall 对挪威三个时期不同类型的胃癌进行了分析,表明肠型胃癌随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而弥漫型下降缓慢。

  hanai等在日本进行了类似研究得出了同样结果。有人推想肠型胃癌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我国亦有报道肠型胃癌好发于高发区,弥漫性多发生在低发区。但也有高、低发区两型胃癌发病率相似的报道。肠型胃癌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上皮化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相关。弥漫性胃癌一般不伴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上皮化生,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

  肠型胃癌起源于肠化生黏膜,一般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可见刷状缘,瘤细胞分泌酸性黏液物质,类似于肠癌的结构;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多见于老年男性,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好。

  弥漫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黏膜,癌细胞分化较差,呈弥漫性生长,缺乏细胞连接,一般不形成腺管,许多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属于此型;多见于年轻女性,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Henson等在美国的调查显示,肠型胃癌的发病率在美国男性、女性、非裔和白人中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弥漫型胃癌在同等人群中却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从1978年的0.3/100,000人增加至2000年的1.8/100,000人,其中以印戒细胞癌的增加最为明显。

  还有研究表明,部分弥漫型胃癌有家族聚集和遗传性,家系连锁研究发现CDH1基因胚系突变是其发病原因。Lauren分型不仅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而且体现其病因、发病机理和流行特征。该分型的另一优点是可以利用胃镜下活检组织进行胃癌分型,指导手术治疗。Lauren分型简明有效,常被西方国家采用。但有10%~20%的病例兼有肠型和弥漫型的特征,难以归入其中任何一种,从而称为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