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监测之——点、线、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治疗方法被称为“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糖尿病教育。监测是糖友容易忽视的一环,有些患者因为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来住院,结果抽血化验发现血糖控制很差,患者还很委屈:饭也没敢多吃,运动也做的不少,药也吃了,胰岛素也按时注射了,咋血糖还是控制的不好呢?再一问,患者平常很少监测血糖,偶尔测个空腹血糖。现在我们就谈谈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在糖尿病治疗中饮食、运动是基础,药物很重要,血糖监测就是检验上述三项是否做好的一个手段。打个比方血糖监测就好比学生考试,学生说自己学习很努力,学习很好,那究竟好不好,有多好,还要看考试成绩,虽说不能一考定终身,但至少是能代表平常的水平。血糖监测也一样,饮食运动自认为都做的不错,降糖药物也按时服用了,胰岛素一针也没拉掉,但到底血糖控制如何,还要看监测的血糖。只有监测血糖,才能知道血糖到底多高多低,才能根据血糖来及时调整用药。使自己的血糖长期得到良好控制。
  有些患者说我的糖化血红蛋白不高呀,不高也不代表血糖控制的一定就好。血糖监测要点线面结合,具体讲来就是要点血糖,动态血糖连续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三种方法相结合。还用学生学习来打个比喻:我们的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期末考试总成绩,点血糖好比平常的小测验成绩;动态血糖监测就像每门功课的成绩和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素质。所以一个学生究竟综合素质如何,需要多方面考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如何也要多方面考察。
  下面具体谈谈点线面血糖都如何监测。
  有些人说我经常测血糖呀,但监测的都是空腹血糖。这是远远不够的。点血糖监测不能只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如果使用的降糖药中有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或使用的有胰岛素,那就要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1–3点,共八个时间点的血糖。为什么要监测夜间血糖,因为夜间是血糖最低的时候,低血糖也就最容易在夜间出现,而出现低血糖后,机体有一种保护机制,会再次把血糖升高,我们医学上称为“苏木杰现象”。所以如果不监测夜间血糖,仅监测空腹血糖,那就有可能造成对血糖的误判,总看到空腹的高血糖,一味增加降糖药,最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如果患者使用的没有上述低血糖风险大的降糖药,则可以选择监测七点血糖。夜间血糖可以不监测。

当然血糖监测不仅仅是监测“点血糖”,因为点血糖只能代表某个时间点的血糖,对于血糖波动大或者反复低血糖,或者经常出现空腹高血糖的患者,血糖调整困难的,仅监测7–8个点血糖,有时发现不了低血糖或高血糖。这时候我们就要启动“线血糖”——动态血糖连续监测。这是一种精巧的仪器,佩戴在上臂或腹部的皮下,不影响生活,仪器每间隔5–15分钟自动一次血糖,一天可以测出一两百个血糖,把血糖连成一条曲线,那么一天的血糖一目了然,可以连续监测3–14天的血糖,患者也可以根据血糖监测曲线,看到自己饮食、运动、情绪等对血糖的影响。
  动态血糖监测仪器我们绝大部分患者也不能天天配戴。患者饮食运动和药物的调整,“点血糖”、“线血糖”都控制良好了,我们还要检查“面血糖”—–每3个月用静脉血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可以反映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但缺点是不能看到血糖波动,所以需要和点血糖,及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血糖控制情况。如果三者都基本达标,可以认为患者血糖确实控制的不错。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但空腹血糖经常偏高,这时候要考虑是否有低血糖出现,有必要启用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平日在家可以每周或半个月监测一个七个点或八个点的血糖谱,对血糖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要说血糖控制是个非常个体化,非常需要综合治疗的事情,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