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酶抑制剂能治疗晚期乳腺癌吗?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均有可观察病灶,除1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外,均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至少24周,所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分别为依西美坦(36例)、阿那曲唑(13例)、来曲唑(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CR+PR,其中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CBR=CR+PR+SD≥24周,其中SD为疾病稳定)、肿瘤进展时间(TTP),肿瘤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和毒副反应。结果:CR6例(11.5%) ,有1例维持CR152周, 1例维持96周,另4例亦大于60周;PR19例(36.5%),维持PR时间为32~96周;SD≥24周的患者有16例(30.8%); PD(疾病进展)+SD<24周的有11例(21.2%)。患者的ORR为48% ,CBR为78.8% ,平均TTP时间78.87周(95%CI61.13%-96.61%)。Kap lan2Meier生存曲线表明,尽管未获客观反应的患者疾病进展后曾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B组),但与达到客观反应的患者(A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大于24周时两组的总生存率分别A组92% ,B组81.5%[Log Rank(Mantel2Cox)检验,χ2 =3.85,P= 0.047]。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包括潮红、出汗、小关节痛,其中有2例发生与治疗药物关系不确定的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药有效率为48% ,能明显延长达CR或PR患者的生存期,副反应易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