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癌症防治?

  一、癌症是什么?
  什么是癌症?癌症的成因和致病原理是什么?
  人们通常所说的癌症,多指恶性肿瘤。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癌症是此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症一般亦可根据组织来源命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有少数肿瘤不按上述原则进行命名,如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但少数情况则为良性,如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有些恶性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的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等。有些肿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或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上海东方医院放射治疗科秦庆亮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

  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致病原理:

  癌症(Cancer),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neoplasm),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围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致癌物是什么?
  1、致癌物的概念是什么?致癌物一定会导致癌症吗?
  致癌物: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人类和动物癌症的物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致癌物质、生物性致癌物质、化学致癌物质。
  (1)物理性致癌物质:

  物理致癌因素包括灼热、冷冻、机械性刺激、创伤、紫外线、X射线、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线等。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受辐射危害可以来自环境污染,也可以来自医源性。比如多次反复接受X射线照射检查或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使受检人群患肿瘤机率增加,若用放射疗法治疗某些疾病,也可诱发某些肿瘤。有资料报告,在用放射性核素磷治疗红细胞增多症后,相当数量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而出现白血病。肺结核患者反复的胸透检查,可诱发乳腺癌。
  (2)生物性致癌物质:

  有生物合成产物如真菌毒素、生物碱、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级和高级植物合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动物和人类激素等;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等。
  (3)化学致癌物质:

  其种类最多,分布极广。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亚硝酸盐等,有机化合物如联安苯、烯环烃、黄曲霉毒素等都是化学致癌因子,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香烟的烟雾中可以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引发剂(或称始发剂)和促发剂。两者兼是者称为完全致癌物,仅有引发作用者称为不完全致癌物。有些既非引发剂也非促发剂,且本身并不致癌,但能增强引发剂和促发剂的作用,称为助致癌物。按其作用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作用方式又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之别。目前已知的化学致癌物质约1100种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属机构资料,经鉴定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有140多种,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有21种,还有18种被怀疑对人有致癌作用。据估计,人类癌症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质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多致突变物质能引起癌症,同时许多致癌物亦可致突变,两者关系密切。
  2、如何定义或界定某类物质是致癌物?国际组织对于致癌物的分类有几级,各包括什么?定级的依据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将致癌物质分为四大类:
  一类: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黄曲霉毒素、砒霜、石棉、六价铬、二恶英、甲醛、酒精饮料、烟草、槟榔等。
  二类A: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氯霉素等。
  二类B: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用以归类相比二类A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比如氯仿、DDT、敌敌畏、萘卫生球、镍金属、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等。
  三类: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如苯胺、苏丹红、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盐、安定、氧化铁、有机铅化合物、静电磁场、三聚氰胺、汞与其无机化合物等。
  四类: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如己内酰胺。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IARC(2002)对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根据其对人的致癌危险分成4类:
  1类:

  对人致癌,87种。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

  ①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②有剂量反应关系;

  ③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63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类:对人可能致癌,234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3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疑对人致癌,493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仅1种。
  按活化的需要把致癌物区分为:

  ①不需活化的,称为直接致癌物;

  ②需活化的,称为前致癌物或间接致癌物。其活性代谢物为终致癌物。
  按是否具有诱变性由于致癌的体细胞突变和非突变作用两大学说的确立,人们把致癌物分成两大类:

  ①诱变性致癌物,又称之为遗传毒性致癌物;

  ②非诱变性致癌物,或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也有人称为DNA活性外或基因外致癌物。这里所谓的DNA活性外致癌就不包括以DNA为靶的诱变机制。现已知道大多数肿瘤细胞都有遗传学改变,这些改变有时难以区分是致癌的原因还是发癌的结果。IARC(1983)早就指出,按致癌机制对化学致癌物进行分类,不可能详尽无遗和准确无误。
  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并不致癌,但在致癌物之前或同时应用可显著增强癌症的发生,即可促进致癌的过程,这类物质称为助癌物。
  3、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哪些,我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又是哪些?癌症高发种类与什么有关?
  全球癌症的发病顺序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死亡顺序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
  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6%)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瘤、肾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2%)分别为乳腺癌、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
  易患人群
  1、癌症家族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人群:许多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
  2、与癌有关疾病的人群:长期患有慢性胃炎、宫颈炎、乙型肝炎、皮肤溃疡的患者易患癌症。
  3、不良嗜好人群:长期吸烟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饮过热的水、汤及吃刺激性强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怀炉或坐热炕的人易患皮肤癌,长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职业易感人群:长期接触医用或工业用辐射的人群,接受超剂量的照射后,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长期接触石棉、玻璃丝的人群易患间皮瘤。长期吸入工业废气、城市污染空气的人群易患肺癌。
  5、个性易感人群:精神长期处于抑郁、悲伤、自我克制及内向的人群,易患癌症。
  6、癌症的高危人群,并不是说一定要得癌症,而是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内心环境和生活环境,就不会得癌症。
  三、以下“致癌说”是否准确,有无夸大成分?(简要解释)如果有致癌可能,那么达到何种程度才有确实风险?
  1、关于食物致癌
  (1)有专家表示“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定道理,减少农药残留、减少食品添加剂、避免粮食霉变等对于防癌有好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也有防癌作用。
  (2)有报道称,在食品领域,如果动物实验证明一种成分能够致癌,那么就足以判处这种成分“死刑”。同意,致癌成分混入食品中是危险的。
  (3)以下为传播较广的几条说法:
  咸菜、咸肉、隔夜熟白菜、酸菜等含有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酸胺,应少吃。同意
  发霉的米、面、花生等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一旦发现,应弃之不吃。同意
  熏制食品易导致食道癌和胃癌。同意
  烤制食品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同意
  经常煎炸食物会加大厨房的污染,使人易得肺癌。食品煎炸过焦,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同意
  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臭豆腐、油条等,如果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同意
  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的发生都与脂肪摄入太多有关。同意
  经常饮用未烧开的自来水,患膀胱癌的可能性将增加21%,患直肠癌的可能性将增38%。不同意,不会如此高的比例增加致癌性。
  日常生活主要致癌物质
  食品中
  亚硝基化合物、高脂肪物质、高浓度酒精等。其中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在不新鲜的食品中如腐烂变质的食物中含量较高,人体在有萎缩性胃炎或胃酸成分分泌不足时,胃将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合成为亚硝基化合物。
  食品污染中
  农用杀虫剂,家用的洗涤剂可能含有致癌的化合物,与这些接触的食品可被污染。
  一些激素类制剂可通过兽医治疗或饲料添加剂进入食用家禽家畜体内,从而诱发与内分泌系统有关的肿瘤。
  一些食品包装材料含有多种环芳烃基类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如食品包装袋、包装纸等。
  空气中的致癌物质通过土壤、水等途径蓄积于食物中。
  添加剂
  如防腐剂、食用色素、香料、调味剂及其他添加剂中含有的亚硝胺类物质。
  食品加工储蓄
  熏制食品和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环芳烃基类致癌物质,霉变的大米,玉米,豆类中所含的黄曲霉素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医学家研究发现,有10多种化学物质有致癌作用,其中亚硝胺类、苯并芘和黄曲霉素是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它们都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亚硝胺类
  几乎可以引发人体所有脏器肿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为常见。亚硝胺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谷物、牛奶、干酪、烟酒、熏肉、烤肉、海鱼、罐装食品以及饮水中。不新鲜的食品(尤其是煮过久放的蔬菜)内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苯并芘
  主要产生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过程中,脂肪、胆固醇等在高温下也可形成苯并芘、如香肠等熏制品中苯并芘含量可比普遍肉高60倍。经验证,长期接触苯并芘,除能引起肺癌外,还会引起消化道癌、膀胱癌、乳腺癌等。
  黄曲霉素
  是已知的最强烈的致癌物。医学家认为,黄曲霉素很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肝癌高发区,人们常食发酵食品如豆腐乳、豆瓣酱等,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如方法不当,容易产生黄曲霉素。
  为了防止上述几种主要致癌物质作怪,减少和削弱致癌物对人类的威胁,人们在食物的生产、加工及烹调等方面,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
  咸鱼
  咸鱼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一个人如果从出生到10岁经常食用咸鱼,将来患鼻咽癌的可能性比不食用咸鱼的人大30-40倍。鱼露、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较多的亚硝酸胺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烧烤食物
  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烧猪肉等。因含有强致癌物3,4-苯并芘,不宜多食。
  熏制食品
  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亦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
  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豆烧焦后,苯并芘含量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一种致癌分解物。
  霉变食物
  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致癌毒素。
  隔夜熟白菜
  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槟榔
  口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反复烧开的水
  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最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
  喝不开的水及沟塘水
  胃癌、食道癌、肝癌这三种癌症均与饮塘水有关。经常饮用未烧开的自来水的人,其患膀胱癌的可能性将增加21%,患直肠癌的可能性将38%。
  2、关于空气致癌
  “PM2.5可进入血液,长期呼入有致癌风险。”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致病原理是什么?
  由于雾霾天气频袭,PM2.5与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关系也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虽然目前还没有PM2.5与肺癌发病的直接研究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PM2.5对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健康会造成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曾表示,PM2.5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远影响,其中就包括肺癌。
  可悬浮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检测中的一项主要指标,主要指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液体颗粒状物质,城市里,可悬浮颗粒物一般由工业排放的粉尘、化石燃料燃烧的烟尘、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等组成。其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而且颗粒物越小,就越容易进入人体深处,因此危害也就越大,“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一般沉积在人的上呼吸道,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就能够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了,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对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可能具有毒性。
  在哈尔滨市进行的120例非吸烟女性肺腺癌及等量人群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燃煤,室内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煤尘,煎炸食物次数较多,家族癌症高发,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肺腺癌危险因素。
  3、关于体质与癌症
  有说法称,如果人体内的pH值经常低于7.35,就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容易患癌症,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酸性体质的血质是癌细胞的温床,酸性体质也十分有利于癌细胞转移和扩散。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人的体质与癌症发病率有无直接联系?
  医学上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说法,所有正常人的体液,其酸碱度都在7.35和7.45之间。
  缺少哪些营养更易患癌症:
  1、缺乏β-胡萝卜素可能诱发肺癌
  目前,肺癌仍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除了吸烟、吸入过多油烟等因素会导致肺癌以外,人体若缺乏β-胡萝卜素也可能诱发肺癌。因此,长期吸烟者、肺结核患者和矽肺患者等易患肺癌的人应多吃富含缺乏β-胡萝卜素的食物,如甘薯、胡萝卜、菠菜、芒果、木瓜和豆腐等。
  2、缺乏蛋白质可能诱发胃癌
  人们若从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不足,尤其是摄入的优质蛋白质不足,就可能诱发胃癌。在过去,胃癌一度被称为“穷人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胃癌家族史者等易患胃癌的人应常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深海鱼虾、牡蛎、大豆、瘦肉和鸡蛋等。此外,人们若大量食用腌制的咸鱼、咸菜等含有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食物,也会增加患胃癌的几率。
  3、缺乏膳食纤维可能诱发结肠癌
  在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膳食纤维的摄入日渐减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体内分解后,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质。在缺乏膳食纤维的情况下,排便减少,这些致癌物质会长时间地停留在结肠粘膜上,从而可诱发结肠癌。
  4、缺乏维生素D可能诱发乳腺癌
  临床调查数据都表明,乳腺癌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较低。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体内缺乏维生素D的乳腺癌患者和体内不缺乏此物质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其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生育的女性、中老年女性、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的女性等易患乳腺癌的人应多吃鱼肉、牛肉、猪肝和鸡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应经常晒太阳,以促使机体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
  四、以下“抗癌说”是否准确?(简要解释)
  1、“一些食物中的特殊成分可以有效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不同意
  2、“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类食品、豆类及其制品,可以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摄入量,从而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病几率。”同意
  3、“抗癌食谱最好个体化……特定食疗对某些人有效,但针对另外一个人也许适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盘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却容易导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发因素的人应少吃。比如,豆类对肠道有好处,却可加重肾脏负担,肾癌病人不宜多吃”。同意,因人而异
  五、如何才能有效防癌?
  1、食品多样化:食谱广不仅可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能抑制有害致癌物质。
  2、喝含酒精的饮料一定要适量:喝酒多有损健康,口腔、咽喉、食管和肝脏的癌与喝酒过量有关。喝酒多,同时又抽烟的患癌症的危险性更大。
  3、避免过多胆固醇的摄入:低脂肪饮食可以减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
  4、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应该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类食品、豆类及其制品。以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摄入量,这样可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
  5、保持营养的均衡,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吃过多的糖。
  6、饮食清淡,营养均衡,淡泊情志,经常运动,不吸烟、少饮酒、不熬夜,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可以减少大多数肿瘤的发生。
  防癌要则
  1、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特别是肝癌和胃癌)物质。
  2、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熏肉、咸肉、咸鱼、腌酸菜、腌咸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一种可能导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学物质。
  3、不吸烟。香烟中的焦油等物质是导致肺癌和胰腺癌的致癌因素。最近研究证明,吸烟和妇女宫颈癌也有关系。
  4、少饮酒,特别是不饮烈酒。浓度高的酒精会刺激口腔、食道壁和胃壁的上皮细胞并引发癌变。
  5、同时吸烟与喝酒会大大增加致癌的机会。
  6、不接触或少接触大烟囱里冒出的黑烟,被它污染的空气里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质。
  7、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物。
  8、不要用有毒的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包装食物。
  9、不吃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和其它东西。
  10、饮用新鲜、清洁的水,不喝过烫的水,不吃过热、过硬、烧焦或太咸食物。
  11、不要过度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癌,并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12、多吃新鲜蔬菜,吃饭不要过饱,控制肉类食物摄入量,控制体重,这样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13、不要经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的维生素e等。
  14、有子宫糜烂的妇女,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防止癌变。
  15、有阴茎包皮过长的成人,要及时切除,防止阴茎癌。
  16、不论是否装有空调设备,封闭式环境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通风的房子则对人体健康有益。没有装空调的房间,也必须每天开窗约1-2小时。
  17、装潢中不要用放射性的岩石和矿沙作为建筑材料,不用含有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致癌物质的建筑材料。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进行室内装修。装修完后,要把室内的油漆味、胶水味、新家具的气味经开窗排放出去,待通风30天左右后才能安全住人。医学机构调查表明:现代家装污染是导致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8、炒菜或油炸食品时,因油锅太热产生许多油烟对人体有害,所以炒菜油温不能太高,不能让油锅冒油烟,尽量少用煎、炒、油炸、熏烤的烹调方法。提倡多用蒸、煮、凉拌、水氽、汤菜等烹调方法。
  19、在厂矿、车间等工作的人员下班后,首先应洗手或洗澡,不要把工作服带回家中。
  20、添新衣也应注意是否有甲醛之类的污染物。购买织物服装后,先用清水洗涤后再穿最好。
  21、勿憋尿: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排尿习惯有关。据资料表明,每日排尿少于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这主要是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易使尿液浓缩,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22、戒烟:当前,吸烟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综合研究报告,美、英、加拿大吸烟者癌症发病情况:吸烟者肺癌死亡是非吸烟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
  美国癌症权威研究机构的报告指出:不良生活习惯占致癌因素的35%,吸烟占30%,两者加起来就占65%。烟对胎儿非常有害,孕妇抽烟,小孩以后罹患癌症的几率将多50%。有鉴于此,重视以上环节的防范,就能让绝大多数人远离癌症,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对哪一个年龄层的人而言,抽烟是极度危险的,而且会导致癌症。
  23、限制高脂肪饮食:研究显示,与低脂饮食相比较,富含脂肪的饮食,大幅地增加结肠癌及乳癌的发生几率。高脂肪饮食是癌细胞的助长剂。
  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包含减少接触致癌物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诊治,超音波,MRT或CT扫描等检验)。
  许多预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来,分析病患的资料可发现生活方式或是接触一些环境危险因子的确与特定癌症的发生机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改善,确实可以让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对于癌症高风险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环境污染(例如辐射屋居民)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可做较深入仔细的检查分析,服用预防药物。确定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可借由预防性的手术,降低癌症机会。
  24、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强调的是运动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25、提高身体免疫力:空气负离子对于人体的有益作用已经在多个研究中被证实。临床实验证明,负离子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改善机体反应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这都是自愈力的重要部分。而自愈力是400年前古希腊医圣Hippocratic提出来的,“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自愈力是人体具有以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主的人体自愈系统,人类就是靠这种自愈力,才得以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负离子能够提高人体的自愈力,自然是对人体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