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

    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只有早Ⅰ期(T≤2厘米,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才有治愈的可能。如果病人为T≥4或5厘米,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机率会增加,所以Ⅰ期,ⅠA期的病人五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而ⅠB期的就降到85%-95%之间,到Ⅱ期就60%-70%,Ⅲ期肺癌病人则只有25%。所以现在认为肺癌不单是胸外科疾病,它是一种需要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放疗科共同配合来应对的疾病。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卢彦达

  近年来在开展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那传统的治疗是什么呢?就是经验治疗,选一个标准方案就开始给病人做化疗,一个方案用于所有病人。现在发现,以同一种方案治疗,很多病人其实都在陪绑治疗,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方案呢?主要是应用基因筛查方法,选出能够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的病人来治疗。例如,通过这种基因筛查,可以选出对铂类药物或对紫杉群类药物敏感的病人而进行化疗。由于微创外科手术的推广使用,患者术后恢复快,确保术后辅助治疗(特别是辅助化疗或放化疗)能够如期足剂量进行,以前传统手术后想做化疗者常因术后有并发症而不得不放弃。

  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后肺癌标本常规检测肺癌相关基因,使术后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肺癌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肺癌术后患者的过度治疗。这是目前全球一个比较重要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术后辅助治疗,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以增加4%-15%,但同时要做好定向的高度选择的个体化治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有一个很著名的9633研究,就是关于铂尔定加泰素方案治疗的研究,上文提过肿瘤小于2厘米或3厘米者不能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千万不要过度治疗。只要病灶小于3厘米就不要做术后辅助治疗,手术之后完全可以无碍生存。如果病灶大于5厘米经含铂两药的泰素加卡铂方案治疗可降低27%的死亡率,尽管此时差异还没有显著意义;但当病灶大于7厘米即T3时,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48%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胸外科医生不做术后辅助化疗没关系,但一定要把切除的肿瘤送检,做相关的基因检测之后再将患者交给肿瘤内科来化疗。随着术后辅助治疗的丰富,从化疗到放疗再到靶向治疗,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项目,如力比泰加铂类治疗方案的研究。目前,从专业医学网站中就可以了解到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临床注册的研究就已经接近130项。我们期待着如E1505号研究、 MAGRIT临床研究和SELECT临床研究等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希望外科医生都树立起综合治疗的理念,配合、帮助肿瘤内科做好术后的辅助治疗,因为标本在我们手里,医生的依从性也在我们手里。如果一个外科医生说:“放心吧,手术给你切的很干净,不用做辅助治疗了”,内科医生无论怎么说,病人也不会听的。

  肺癌就是肺癌,它不是胸外科的疾病,不是放疗科的疾病,也不是肿瘤内科的疾病,我们现在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希望成立肺癌诊疗中心,其中既有外科又有内科和放疗科。胸外科医生要参与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同时参与临床的多中心研究。特别是目前我国卫生部已经出台了胸外科的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包括肺癌和食管癌的临床路径管理;2011年出版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版,要求各个地区的胸外科、肿瘤内科和放疗科严格遵守肺癌治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