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下不能切除肺癌的治疗

  原发性肺癌将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根治的主要手段,但因为原发性肺癌早期发现率低,在其中有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这些患者中40%在诊断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有转移;而且患者大多为高龄,能够接受手术切除的不多;化疗及放疗近年来虽有较大发展,因仍有其局限性,远未达到治愈的效果。近年来,微创治疗新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热点,并且在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方面得到很大发展。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实体瘤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年也有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我院于1999年11月开始把此项新技术应用于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发现经皮肺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确能毁损肺癌组织,起到完全灭活局部肿瘤或减轻肿瘤负荷作用。
  合理地应用综合治疗,加上新药和新方案的出现,NSCLC的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因仍有其局限性,远未达到治愈的效果。在目前,因技术上或医学上(如心肺功能不全)或病人拒绝手术等原因导致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是放射治疗或加化疗。但目前普通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复发率高达80%[22、23],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己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近年来,微创治疗新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热点,并且在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1、肺癌与生存质量
  从现代医学来看,反映健康程度和疗效判定不仅要有生物学指标,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测评和社会活动功能的评估。许多研究[24、25]显示人们己经认识到了生存质量评估的重要性;从目前来看,肺癌还是1个不能根本治愈的疾病,生存质量也被确定为重要的预后因素,并作为疾病治疗有效的最终目标,同时前者也为患者制定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尤其是对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认为病情巳进入中晚期阶段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更应该被确定为癌症治疗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化疗或放疗以及化疗联合放疗的方案虽然证明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往往因为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而影响了生存质量;尤其对机体状态较差者,少数可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对这些患者有时不得不仅仅采取支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一种既能减轻肿瘤负荷,又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就显得颇为重要。
  2、射频毁损治疗的作用机制
  频率范围从3 KHz-3 OOOGHz的无线电波(Radiofrequency, RF)可经天线辐射,称射频[26]。通常RFA应用的电流频率介于350 KHz- 500KHz之间[27]。射频机产生的高频率转换的正弦电流,经电极导入其周围组织内,组织内的离子随电流正负极的转换而频繁震荡,而极性的生物大分子亦随电流方向的的变换而频繁改变极化方向,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产生摩擦作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组织的温度升高[28]。
  组织细胞的自身稳定机制使其在40℃左右的环境中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当环境温度升高到4245″C(即HT)时,细胞对其它的损伤因素如化疗药物、放射线变得敏感[29、30],但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即使延长加热时间,也不能杀死全部的细胞:当环境温度升高到46℃时,在60min时间内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31],在此基础上温度升高到50-52 0C,则只需很短的时间(4-6min),就可对细胞产生致死性损伤[32];在60-100℃之间,几乎立即导致蛋白质凝固,使胞浆内酶结构、线粒体酶结构、核内的核酸组蛋白复合体受到不可逆的破坏[33、34],经过这种高温损伤的细胞,大多数在数天内发生凝固性坏死;但当温度上升至105℃以上时,则易引起组织的汽化、炭化、空洞形成,故RFA治疗时温度一般控制在50-100℃之间[32]。
  从分子水平上描述射频高温热疗在杀灭癌细胞方面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高温对肿瘤DNA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综合治疗下不能切除肺癌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