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为我国常见癌症,由于就诊时多已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在众多治疗模式中,经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术已成为除手术外治疗肝癌的首选疗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英文全称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它的缩写。现在习惯上常把这一疗法俗称为介入治疗。其实介入治疗包括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两种途径。
  (一)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肝动脉插管化疗的基本方法是:将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然后再进一步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适量的化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氟尿嘧啶类和金属铂类药物,这样可使肿瘤组织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肿瘤组织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选择性经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临床上有三种灌注法:
  (1)一次冲击性灌注:指在短时间内将药物注入靶动脉,然后拔管结束治疗的方法。特点是操作迅速,并发症少,护理简单,适用于导管保留困难的部位。
  (2)动脉阻断化疗:是用阻球囊导管插入靶动脉,然后使球囊膨胀阻断动脉血流,再行化疗药物灌注的方法。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停滞时间。
  (3)经药盒长期药物灌注:此法导管留置时间长,灌注可为多次连续性。主要通过皮下植入药盒系统间隙性给予化疗药物灌注,现在这种方法多应用于转移性肝癌的治疗。
  肝动脉栓塞治疗
  将某种固体或液体栓塞材料通过导管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填塞肿瘤血管床,抑制肿瘤生长。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此疗法可使肿瘤缩小,并可减轻疼痛等并发症,达到延缓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栓塞剂种类:
  (1)碘油:它经动脉注射后,在肿瘤组织内沉积,因为肿瘤组织内缺乏kuffer细胞,碘油不被清除或廓清,碘油能够长期滞留,而正常肝组织内的少量碘油短期内肝内Kuffer细胞吞噬而会快速清除。碘油与抗癌化疗药物混合制成乳剂或混悬剂,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使药物能以较高浓度长时间停留于肿瘤内缓慢释放,增加药物的抗癌作用。
  (2)其他栓塞材料,包括明胶海绵、PVA颗粒、微球或载药微球等,能够增强栓塞效果。即使有些晚期肝癌患者,并发肝动脉-门静脉瘘,病情较重,仍然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对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患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和肝功能评价,也包括影像学评价。临床工作中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医生接受多次栓塞治疗,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归纳一下,肝癌介入治疗优点很多:
  1、疗效确切  治疗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有些AFP升高的患者可见明显下降甚至转为正常。
  2、科学合理: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并且可以阻断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
  3、可以反复多次治疗,诊断造影清晰,便于对比。
  4、可和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外科切除术(包括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TACE术,外科切除前行栓塞治疗以便缩小肿瘤体积和减少出血),中医扶正治疗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