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意义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复发肝癌患者总生存
  最新研究显示,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后对残余或复发病灶进行射频消融(RFA)后,总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肿瘤复发相对频繁,且复发时间较早。(Gut Liver. 2014,8:543)
  该研究分析了101例肝细胞癌患者在TACE治疗复发后行RFA的结局和预测因素。所有患者在2007年4月-2010年8月期间在韩国三星医学中心接受RFA治疗,中位年龄63岁,76%为男性。
  RFA治疗后,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93.1%,3年总生存率为65.4%,5年总生存率为61%。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低的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AFP水平较高的患者(1年生存率98.2% vs. 87%,3年生存率79.1% vs. 49.7%,5年生存率73.7% vs. 47.3%,P=0.004)。
  在所有患者中,95例患者出现肝细胞癌复发,RFA治疗后1年、2年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12%和7%。其中,血清AFP水平较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不如血清AFP水平较低的患者(2月无复发生存率73.9% vs. 87.1%,4月无复发生存率50% vs. 76%,6月无复发生存率28.3% vs. 68.6%,P<0.001)。< p=””>
  多因素分析提示,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Child-Pugh分级、TACE治疗后的肝细胞癌复发模式以及RFA治疗后的血清AFP水平。而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TACE治疗应答较差、AFP水平较高以及肿瘤体积较大。
  研究者总结认为,尽管这些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治疗后复发较早且频率较高,但是在TACE治疗后对复发灶及残余灶进行RFA治疗患者的总生存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