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肝癌的中医药治疗

  肝癌病程大多经历肝炎、肝硬化而来,我国原发性肝癌80%以上(50-90%)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特别是结节型肝癌常有明显肝硬化,肝功能较差。手术治疗仍是提高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的首选方法,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消融疗法和生物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西医肝癌治疗的另外三大主要手段。中医药治疗可以贯穿肝癌治疗的整个病程。

  根据肝癌的病程和症状,结合历代医籍的论述,该病可归属于中医“肥气”、“积”、“Y”、“臌胀”、“黄疸”、“呕血”、“便血”等疾病。

  现代中医认识:肝癌总属正虚、邪实之病,不同病期正虚、邪实各有偏重

  1、肝癌早期:辨证以邪实为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正虚脾弱为辅。

  2、肝癌中期:辨证多正虚、邪实并重,脾虚气弱,血瘀痰结。

  3、肝癌晚期:辨证元气大亏,病邪实盛。气血亏损,脾胃不和,气滞血瘀,痰湿内盛。

  中医治疗原则:

  扶正: 健脾和胃,培补元气为主,兼养血,滋阴,润肠,温阳化气等

  祛邪: 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兼行气,化湿,利水,退黄,泻下,清热解毒等

  中医治法:

  早期: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行气为主。以祛除病邪为目的。

  中期:健脾和胃,行气化瘀散结并重。兼顾扶正祛邪。

  晚期:健脾补气为主,和胃,消胀,利水,退黄。顾护正气先救人。

  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型或肝气郁结

  主症:胸胁胀痛,以右侧为甚,胁下痞块,善太息,或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淡暗、边有齿痕,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健脾,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六君子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

  主症:胁下痞块巨大,右胁或上腹部刺痛或钝痛,胁痛引背,失眠心烦,舌质暗或青紫,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膈下逐瘀汤   复元活血汤加减

  3、脾虚血瘀型

  主症:胁下痞块,右胁背或上腹部刺痛或钝痛,纳呆,疲乏,腹胀,便溏,吐血或便血,或皮下紫癜,舌质淡夹瘀斑瘀点,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胆湿热型,湿热聚毒

  主症:上腹肿块、右胁疼痛、脘腹胀满、或腹大如鼓、心烦口苦、目肤黄染明亮,身热或潮热,大便干结,尿短赤黄如浓茶色,舌质紫暗、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

  5、阴虚内热型,肝阴亏虚

  主症: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口干不欲饮,尿少,舌质淡红或绛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方药:青蒿鳖甲汤、一贯煎加减

  6、脾肾阳虚,水饮内停

  主症:上腹肿块、胁腹胀满隐痛、或腹大如鼓、口淡泛吐清涎、身目黄染晦暗,疲乏,恶寒肢凉,下肢肿胀,大便稀溏,尿少,舌质淡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真武汤加减

  辨证论治要点:

  1、主病在脾、胃,涉及肝、胆、肺、肾

  2、正虚以脾虚气弱为主,可进一步发展为肺脾两虚、心脾两虚、脾肾两虚等证邪实以气滞、血瘀、痰饮、水湿为主,邪蕴日久可从热化,也可寒化。

  3、扶正治疗要兼顾祛邪,祛邪勿忘顾护正气,苦寒太过伤阳气,还伤脾肾;攻伐太过伤脾胃;过用活血可引致出血病症。

  4、恶性肿瘤已属慢性疾病,治疗不可速成,宜缓调慢治,或可取效。

  5、中医治疗的整体观:辨病施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目前常用中药抗肝癌制剂:

  1、祛邪为主:华蟾素片/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安替可胶囊,消癌平片等。

  2、 兼具扶正、祛邪:金龙胶囊,艾迪注射液,槐耳颗粒,康莱特注射液, 肝复乐等。

  3、 扶正培本为主:健脾益肾颗粒,贞芪扶正胶囊/颗粒,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