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切断粮草,饿死肺癌”

您可能听说过“切断粮草,饿死肿瘤”的治疗方法,这是谣言、还是确有其事?事实上,患者节食是不可能“饿死”肿瘤的,但通过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却有可能使它坏死,这就是血管介入治疗。

具体讲,医生在血管造影的指引下,将导管从患者大腿根处的动脉送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内,局部注入药物来杀伤肿瘤;随后再给予栓塞剂,栓塞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使之缺血坏死。

这种治疗手段在肝癌中广泛应用,但在肺癌中应用较少。

哪些肺癌患者可能考虑采用?

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找到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进行化疗和栓塞。肺癌组织往往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两套血管系统供血,介入治疗大多仅栓塞支气管动脉,无法完全阻断肿瘤的血供,也就很难导致肺癌缺血坏死。

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的权威肺癌指南,都没有将它列为标准疗法,仅用于无法行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又不能做全身性治疗的病例,特别是对有咯血的肺癌患者,在血管介入时,能同时做局部化疗和血管栓塞止血。

局部注射的化疗药基本与全身化疗药物相似,一般会联合不同类型的药物。以铂类为基础,非小细胞肺癌联合5-氟脲嘧啶(5-FU)、多柔比星(ADM)或吡柔比星(THP)等,小细胞肺癌联合依托泊苷(VP16)。

为了提高疗效,医生可能会考虑“双管齐下”的方法,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和肺动脉灌注或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

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医生如何应对?

肺癌血管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化疗药的副作用和介入手术的副作用。

化疗的副作用与全身化疗类似,主要有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这些反应比全身化疗要轻,一般使用一些缓解药物后,绝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

介入手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脊髓损伤,表现为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这可能由于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共同分支,栓塞时导致脊髓动脉栓塞缺血坏死。一旦发生,医生会给予脱水、扩张血管等药物积极治疗,但仍有可能导致瘫痪。

共同审核: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谢亮副主任医师 董嵩医生 唐文芳医生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血管介入治疗:“切断粮草,饿死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