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日常应该怎么管理?

  日常生活中,糖友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我该吃什么?我该怎么锻炼?怎样监测病情?怎样预防并发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跟大家谈一谈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一、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主要是饮食控制和运动调节两方面。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应注意以下几点: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平衡膳食;食物要多样化;多饮水,少喝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此消彼长,灵活调节;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二、糖尿病病情监测

  大家知道,天气变化、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外伤、手术、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频繁发生低血糖后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病情的控制。定期糖尿病监测,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症状监测–症状、体征;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肌电图等;其他–血压、体重、腰围/ 臀围等。监测时间:每周1次:血糖(空腹及餐后);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季度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的自我监护包括:低血糖、心脏病和中风、眼部监护、肾脏保护、足部护理、牙齿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

  1、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我救治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

  2、心脏病和中风–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饮食,体重超重,运动过少等都是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做检查: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血脂分析和血压检查。良好控制糖尿病,积极控制高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避免高脂饮食,积极治疗高脂血症

  3、积极培养运动锻炼习惯,参加体育运动及体力活动;控制体重,肥胖者应减肥;戒烟、酒。眼部监护–定期测定血糖,使之处于良好的控制之下,控制血压,不吸烟。

  4、每年检查一次视力,这对检出黄斑病变特别重要,视力逐渐减低是一个重要的先兆。每年均应作眼底镜检查,如视力有变化,应随时告知医生;如果已经患有视网膜病变,则应限制运动量。

  5、肾脏保护–检查尿糖、尿蛋白,蛋白谱,肾病分期;监测血压;控制食盐及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

  6、足部护理–每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洗脚,注意洗净趾缝。把趾甲剪短,但不要过短,轻轻磨平边缘,冬季注意脚的保温和防裂。穿合脚清洁柔软的鞋和袜子,线袜透气性好。洗脚时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7、牙齿护理–用软牙刷刷牙,饭后要刷牙,按摩牙床。糖尿病合并口腔牙周感染时,要及早接受严格抗生素治疗,否则容易影响牙齿功能,甚至会引起感染扩散及败血症。

  四、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中常被忽视的一环。

  得了糖尿病不要愤怒,恐惧和失落,应该充满自信。不良情绪引起人体分泌许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容易引起血糖升高。要相信:糖尿病人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合理治疗可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病患者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愉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