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非切除治疗有哪些风险?

内镜下非切除治疗的常用技术包括:射频消融术 (RFA)、光动力疗法 (PDT)、氩离子凝固术 (APC)、多极电凝术(MPEC)、激光疗法、热探头治疗、冷冻疗法等。

总体上,非切除治疗的并发症比较少见,一般治疗后 2~3 天便可出院,有的医院在门诊也能治疗,当天就可回家。

并发症中相对常见的有:出血、穿孔、狭窄、胸痛、吞咽痛、光敏反应等。

  • 出血

出血是射频消融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发生在术后 24 小时内。您可能会吐出带血的泡沫痰,或直接呕出大量鲜血。

若只有吐泡沫痰,您可通过口服冰水、冰盐水、云南白药等来处理。如果症状不缓解,请及时就诊。住院患者可直接呼叫值班医生。

如果是大量呕血,则需要马上求助家人或自行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后,医生可以通过胃镜给您止血。特别提醒您记住:呕血要吐出,千万别咽下

  • 穿孔

分为术中穿孔和迟发性穿孔,后者更需要警惕。

如果您在治疗后,出现发热超过 38.5℃、进食后胸痛等症状,就要怀疑是否出现了迟发性穿孔。此时需要禁食、禁水,并及时联系主诊医生。

  • 狭窄

狭窄是射频消融治疗最常见的长期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比较低。如果病变侵犯食管的全周,那么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概率相对较高。

您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严重时连水都喝不下去,此时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来帮您缓解症状。

  • 胸痛、吞咽痛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一般都不是很严重,可以自行缓解。请您牢记,术后不要吃坚硬、过烫的食物,避免黏膜损伤。如果疼痛严重,您可以遵医嘱口服止痛药来缓解。如果体温超过 38.5℃ ,或症状持续加重,请及时联系您的主诊医生。

  • 光过敏反应

这是光动力疗法的主要不良反应。治疗前,您需要接受光敏剂注射,可能导致光过敏。治疗部位可能出现局部、暂时的反应性水肿,诱发吞咽困难,还可能伴随胸背或腹部的疼痛不适。大多数情况下,症状并不太严重,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常能自行缓解。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可以求助医生,通过外用或口服药来对症治疗。出现局部过敏时,可外用激素类药物;如果继发了皮肤感染,可外用抗菌素制剂;出现全身过敏症状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时可加用类固醇激素。

共同撰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