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随访复查功课要做好!

复查计划

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复查计划是不一样的。Ⅰ~Ⅲ期食管患者通常行手术等根治为目的的治疗。治疗结束后2~3年内复发风险最高,因此Ⅰ~Ⅲ期食管癌患者应在治疗后的2~3年内,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监测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治疗2年后,患者应每年进行影像学监测以发现异常情况。

Ⅰ期食管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Ⅱ期食管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注:括号内为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特别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以及具有巴瑞特食管等癌前病变的患者,由于复发风险升高,可酌情增加复查频率。

Ⅲ期食管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Ⅳ期食管癌已经无法治愈,患者通常进行以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为主的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由于晚期食管癌进展风险高,因此在治疗结束后应每3个月进行全身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便及早发现肿瘤进展。

Ⅳ期食管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注意事项

  1. 复查应遵医嘱,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医生开具的项目进行。
  2. 每次复查时,携带最初的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报告,同时还需携带最初和最近一次的所有病灶的影像学片子(胸和全腹CT片),以及治疗过程记录等病历。
  3. 描述清楚近期的症状,特别是新出现的不适症状,例如噎梗感、吞咽困难、胸痛、上腹痛、进食差、黑便、乏力、面色苍白、消瘦等。
  4. 如果有任何心理问题,也应及时向医生描述。
  5. 做好记录,如记好下次复查时间,注意事项,医生关照需要格外注意的症状等。若需服药,详细记录服用方法、疗程、不良反应和监测指标。

需要特别关注的指标

一般情况

食管癌患者需要定期测量体重,如果出现无明显原因短期内消瘦明显或乏力、发热等,需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化验检查

部分食管癌患者会因疾病及治疗的影响而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化疗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等,在治疗结束后,也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了解治疗并发症和器官功能恢复情况。

  • 血常规检查,警惕骨髓抑制

如果报告中出现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75×109/L,则有可能存在骨髓抑制或其他异常情况。

骨髓抑制是食管癌患者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身体方面表现为头晕乏力;口唇苍白;容易感染(如容易感冒、发烧、咳嗽);容易引起皮肤淤青;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骨髓抑制不仅会延缓化疗的进行,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有骨髓抑制的可能性,需第一时间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 血液指标检测,小心贫血和营养不良跟上你

由于食管癌术后部分患者进食困难,很多食管癌患者会出现贫血和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进食不佳的患者,特别是合并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悸、消瘦等症状者,有必要化验维生素B12、叶酸、铁等反映营养状态的指标。如果报告显示营养不足和严重造血原料不足,则应及时告知医生,应通过膳食、补剂和口服营养液等及时进行补充。

  • 肝肾功能检查,以防肝肾功能损伤

肝肾功能检查报告中,如果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红素的异常升高,以及血肌酐高于正常上限时,应警惕是否出现治疗相关的肝肾功能损伤,需要及时询问医生行进一步检查。

  • 肿瘤标记物数值需关注

食管癌患者需要检测食管癌肿瘤相关标志物,鳞癌患者应关注鳞癌抗原和糖类抗原72-4等指标,食管腺癌患者还应关注癌胚抗原这个指标,其和肿瘤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升高可能预示着肿瘤复发。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感染、炎症、药物等因素也会造成肿瘤标志物升高,所以一旦出现指标突然迅速上升,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行影像学检查除外复发转移。

影像学检查

食管癌患者应定期复查胸部CT和全腹CT,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肝脏等器官转移。如果报告上提示食管肿物、原病灶增大或有新发病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请医生阅片以明确病变性质,明确是否肿瘤复发转移。

胃镜

胃镜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后复查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在最初诊断或术后1~1.5年应注意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特别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如分期较晚,或具有巴瑞特食管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应在出现临床症状时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