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管癌发病有哪些趋势和特点?

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 90% 的食管癌为鳞癌。研究显示,腺癌大多与胃酸反流、吸烟、饮酒、肥胖等有关;而鳞癌则更多与饮食因素相关。

中国的食管癌,“吃出来”的多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特定的饮食文化,使得大部分食管癌都是“吃出来”的癌症。

比如,在食管癌的高发地河南安阳等地区,居民常吃撒子、煎饼等比较粗糙、偏硬的食物,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较少;在另一高发地广东潮汕,当地人爱吃烫食,比如滚烫的工夫茶、生滚粥等。这些因素造成了食管黏膜的持续性损伤,日积月累,最终演变成癌症。

因而,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呈现出特有的“饮食共性”。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太行山区(包括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山西阳城等十几个县市,食管癌死亡率在 100/10 万以上),以及陕豫鄂秦岭和鄂豫皖大别山地区(以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秦岭东部山区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同心圆,死亡率在 50~100/10 万)。

研究显示,摄入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不足,造成维生素、微量元素、核黄素、叶酸等营养素不足,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是食管癌高发原因之一。

食管癌是一种“穷病”,与较低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关

食管癌的高发区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生活相对贫穷,对吃的不太“讲究”,更容易患上食管癌。我国食管癌农村人口病例数(17.4/10 万人)是城市人口(8.3/10 万人)的两倍。

以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为例,从 1959 年开始,国家就在林县建立了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研究发现,林县食管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为,不良饮食因素(霉变、腌制食物、热烫和高盐饮食),以及有害的生活环境(土厕、饮水污染等)。上述因素大都和经济水平较低有关。比如,粮食发霉了还舍不得扔掉;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靠腌制的酸菜等下饭。而林县在经过防霉、去胺、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改造有害生活环境等改造措施,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了。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实行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并在部分高发地区施行了内镜筛查政策,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反而能更早地发现食管癌,并获得早期治疗。因此,我国农村人口的食管癌5年生存率已经提升至 33.2%;但城市人口的5年生存率仅有 18%,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部分高发区的食管癌发病趋势,与全国的情况相似。1988~2003 年,河南林县(现为林州)的食管癌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 2.59%;1988~2007 年,河北磁县食管癌发病率每年下降 1.15%。也就是说,我国食管癌的整体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