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为何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当肝脏受损超出其代偿范围时,就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

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可由以下因素导致。

慢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大多数肝癌患者具有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或者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 HCV) 感染。当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时,会破坏肝细胞,进而出现肝功能异常。

如果肝癌患者存在病毒拷贝数 HBV-DNA 或 HCV-RNA 升高,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这同时也是减少肝癌复发、保证肝癌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肝癌治疗措施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患者在接受手术、局部消融、介入、靶向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甚至中药治疗时,都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一般为一过性,结束治疗或保肝后大多很快恢复。

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已处于肝功能失代偿边缘,治疗后出现肝功能严重损伤的风险就会明显升高。

因此,医生在治疗前会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也应密切随访肝功能情况。

肿瘤进展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肿瘤进展后,可能造成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

  • 肝脏肿瘤负荷明显增大时,正常肝组织会明显减少;
  • 门静脉被癌栓堵塞时,正常肝脏供血会减少;
  • 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被癌栓堵塞时,正常肝脏血液回流会受阻。

一般来说,当患者合并肝功能失代偿时,已经属于肝癌终末期,此时应选择最佳支持治疗。

当肿瘤压迫或堵塞胆道时,患者可能出现以黄疸为主的肝功能异常,在充分引流胆汁、肝功能好转后,仍可根据情况选择最佳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