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出现耐药怎么办?

  • 肿瘤在化疗期间与药物多次“过招”后,对药物可能产生“抵抗”,导致药效下降,这种现象叫做“耐药”。有的肿瘤细胞更“强悍”,出现多重耐药,是导致化疗效果不佳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 化疗出现耐药后,一般通过联合或更换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抗血管治疗、生物治疗或再次活检尝试靶向治疗等方式应对。

化疗一段时间后“失效”了

肿瘤在化疗期间与药物多次“过招”后,对药物可能产生“抵抗”,导致药效下降,这种现象叫做“耐药”。

一般说来,治疗短期内或几个周期后病变进展、或在化疗周期休息期内出现病情恶化,医生就会考虑耐药了。一旦发生耐药,也就宣告治疗失败。

为什么会出现耐药呢?

这是因为肿瘤在多次分裂增殖过程中,子细胞出现基因变化,影响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再加上肿瘤自身不断进化的能力,出现化疗耐药几乎无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不仅如此,肿瘤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结构和功能类似的药物也会产生“交叉耐药”,比如顺铂与卡铂。有的肿瘤细胞更“强悍”,不仅对接触过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对其他结构无关、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出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现象。这是导致化疗效果不佳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何应对化疗耐药?

肿瘤耐药后,医生可能选择如下对策,请您理解和配合医生的做法:

联合或更换化疗方案

采用作用机制不同、不产生交叉耐药的其他药物进行联合化疗,称为“解救化疗”,例如作用于休眠期、而非快速增殖期细胞的药物。这往往是一条简便和有效的途径。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医生可能考虑联合放疗、抗血管治疗等其他疗法,共同应对耐药。

联合生物治疗

“打掉”化疗耐药的“靶点”,使肿瘤恢复对化疗的敏感性。

再次活检,看有没有使用靶向治疗的机会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再次取活检做基因检测,寻找可靶向的基因,选用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化疗耐药并没有完美的方法。科学家致力于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出化疗的“敏感人群”,但举步维艰,大多数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均不理想,期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延伸阅读

    肿瘤为什么会出现耐药?

研究表明,肿瘤出现化疗耐药,有多个机制,涉及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如蛋白质、酶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是多基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专业界研究比较“热”的耐药机制如下图所示:

1、通过特定蛋白介导,减少药物摄入或增加药物排出,来降低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

2、肿瘤被药物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此外,酶系统活性发生变化,降低药物的细胞毒性;

3、肿瘤凋亡控制机制发生异常,导致癌细胞无法正常“死去”;

4、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调控作用:

癌基因(oncogene)是一类存在于病毒或细胞基因组中的核苷酸序列,它的表达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我们细胞内都有这类基因,但没被活化,称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

抑癌基因,也称肿瘤抑制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在控制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负向调节作用,具有潜在抑癌作用。当这类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导致肿瘤发生。目前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是 P53和 Rb。

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相互制约,维持细胞生长的相对稳定。如果说癌基因是难以驾驭的细胞“生长加速器”,那么抑癌基因就是抑制恶性细胞生长的“刹车”。比如肺癌常见的 EFGR 突变,对 EGFR 靶向药往往有较好的反应率,但若同时存在原癌基因 Met扩增,就会导致对靶向药耐药。

5、微生物与癌症的进化也息息相关,γ-变形菌可以通过代谢,把肺癌常用化疗药吉西他滨转化为失活形式,引起化疗耐药。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孙月丽医生 彭伦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