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肝癌指南有哪些更新?与欧美指南有哪些不同?

得益于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细胞癌治疗领域的可喜进展,美国肝病研究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ASLD)、欧洲肝脏研究学会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2018 年相继更新了肝癌诊治指南。

三者共性是均较上一版更加强调多学科共同参与协作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 的重要性,即肝细胞癌的临床管理应由肝脏病学、放射诊断学、病理学、移植外科学、肿瘤外科、放射介入、肿瘤内科、肿瘤放疗、护理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协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首次发布的《2018 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的基础上,参考 2018 版 EASL 和 AASLD 等指南,再加入了部分中国学者的文献撰写而成。

我国的肝癌在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临床的表现和分期、治疗策略上与欧美国家有明显的不同。

原发性肝癌筛查与欧美不同点

对高危人群的筛查需要做血清 AFP、肝脏超声检查,建议至少每隔 6 个月检查 1 次。但是超声检查或血清 AFP 阳性患者,强调做腹部动态增强多期 CT 或者 MR 。

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欧美不同点

我国的诊断标准要更严格一些,对于一般人群,进行动态增强 MRI/ CT 扫描。有高危因素时,有结节的患者又根据结节大小(不高于 1 cm、1~2cm、不低于 2 cm)有不同的推荐。这与欧洲单纯以 1 cm 为界不同。无结节又根据血清 AFP 是否为阳性有不同的推荐。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与欧美的不同点

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上,CSCO 指南也与欧美指南有所差异。

外科治疗

我国手术指征明显比欧美更宽泛。对于肝癌患者,能够在早、中期实施手术,指南主张尽早接受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米兰标准),二级推荐采用 UCSF 标准。

这两个标准均得到国际广泛的认可,也被大规模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所证实,因此推荐的级别比较高。同时在注释当中特别提到的标准,需要专家进一步去努力来提供高循证级别的证据。

辅助治疗的亮点

较欧美指南增加了术后辅助治疗推荐,“槐耳颗粒”可作为肝切除的术后辅助治疗。除此以外,CSCO 指南还推荐 TACE、免疫调节剂(如 α- 干扰素、胸腺肽 α1)、化疗和靶向治疗、单用索拉非尼或联合化疗。

肝癌局部治疗

推荐治疗手段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治疗、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射频消融是早中期局部治疗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Ⅰ期患者:单个肿瘤直径不大于 5 cm 或肿瘤结节不大于 3 个且最大肿瘤直径不大于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为 Child-Pugh A 或 B 级,应采用多点覆盖或者联合 TACE。

鉴于晚期肝癌患者虽然有肝外转移,但大多数肝癌患者的死因是肝内病灶进展,因此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局部病变十分重要,指南推荐 TACE 可用于晚期患者。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欧美有争议,而我国将 SBRT、放射性核素免疫治疗写进指南,但这些治疗还需要更多的证据。SBRT 与射频消融疗效类似,可作为根治治疗手段。

全身治疗

针对晚期肝癌一线治疗,靶向药物推荐和欧美相同,由于仑伐替尼研究结果发表并且在国内上市,推荐用于肝癌一线治疗。

不同的是,基于 EACH 研究结果,中国指南批准了 FOLFOX4 方案化疗,主适应证是肝功能 Child-Pugh A 级或较好的 B 级(不大于 7 分)。

晚期肝细胞癌二线治疗策略为,肝功能 Child-Pugh A 级或较好的 B 级(不大于 7 分)的患者推荐瑞戈非尼,PD-L1 单抗(包括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